(十七)內部信息傳遞
主要風險 |
1.內部報告系統缺失、功能不健全、內容不完整,可能影響生產經營有序運行。 2.內部信息傳遞不通暢、不及時,可能導致決策失誤、相關政策措施難以落實。 3.內部信息傳遞中泄露商業秘密,可能削弱企業核心競爭力。 |
內部控制要求與措施 |
1. 內部報告的形成 (1)企業應當根據發展戰略、風險控制和業績考核要求,科學規范不同級次內部報告的指標體系,采用經營快報等多種形式,全面反映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相關的各種內外部信息。 (2)企業應當制定嚴密的內部報告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內部報告信息集成和共享,將內部報告納入企業統一信息平臺,構建科學的內部報告網絡體系。 (3)企業應當關注市場環境、政策變化等外部信息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影響,廣泛收集、分析、整理外部信息,并通過內部報告傳遞到企業內部相關管理層級。 (4)企業應當拓寬內部報告渠道,通過落實獎勵措施等多種有效方式,廣泛收集合理化建議。 2.內部報告的使用 (1)企業各級管理人員應當充分利用內部報告管理和指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時反映全面預算執行情況,協調企業內部相關部門和各單位的運營進度,嚴格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確保企業實現發展目標。 (2)企業應當有效利用內部報告進行風險評估,準確識別和系統分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內外部風險,確定風險應對策略,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 (3)企業應當制定嚴格的內部報告保密制度,明確保密內容、保密措施、密級程度和傳遞范圍,防止泄露商業秘密。 (4)企業應當建立內部報告的評估制度,定期對內部報告的形成和使用進行全面評估,重點關注內部報告的及時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
(十八)信息系統
主要風險 |
1.信息系統缺乏或規劃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島或重復建設,導致企業經營管理效率低下。 2.系統開發不符合內部控制要求,授權管理不當,可能導致無法利用信息技術實施有效控制。 3.系統運行維護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導致信息泄露或損毀,系統無法正常運行。 |
內部控制要求與措施 |
1. 信息系統的開發 (1)企業應當根據信息系統建設整體規劃提出項目建設方案,明確建設目標、人員配備、職責分工、經費保障和進度安排等相關內容,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審批后實施。 (2)企業開發信息系統,應當將生產經營管理業務流程、關鍵控制點和處理規則嵌入系統程序,實現手工環境下難以實現的控制功能。 (3)企業信息系統歸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信息系統開發全過程的跟蹤管理,組織開發單位與內部各單位的日常溝通和協調。 (4)企業應當組織獨立于開發單位的專業機構對開發完成的信息系統進行驗收測試,確保在功能、性能、控制要求和安全性等方面符合開發需求。 (5)企業應當切實做好信息系統上線的各項準備工作,培訓業務操作和系統管理人員,制訂科學的上線計劃和新舊系統轉換方案,考慮應急預案,確保新舊系統順利切換和平穩銜接。 2.信息系統的運行與維護 (1)企業應當加強信息系統運行與維護的管理,制定信息系統工作程序、信息管理制度以及各模塊子系統的具體操作規范,及時跟蹤、發現和解決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確保信息系統按照規定的程序、制度和操作規范持續穩定運行。 (2)企業應當根據業務性質、重要性程度、涉密情況等確定信息系統的安全等級,建立不同等級信息的授權使用制度,采用相應技術手段保證信息系統運行安全有序。 (3)企業應當建立用戶管理制度,加強對重要業務系統的訪問權限管理,定期審閱系統賬號,避免授權不當或存在非授權賬號,禁止不相容職務用戶賬號的交叉操作。 (4)企業應當綜合利用防火墻、路由器等網絡設備,漏洞掃描、入侵檢測等軟件技術以及遠程訪問安全策略等手段,加強網絡安全,防范來自網絡的攻擊和非法侵入。 (5)企業應當建立系統數據定期備份制度,明確備份范圍、頻度、方法、責任人、存放地點、有效性檢查等內容。 (6)企業應當加強服務器等關鍵信息設備的管理,建立良好的物理環境,指定專人負責檢查,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
編輯推薦:2015年注冊會計師備考“每日一練”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