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投資項目的風險衡量(★★★)
項目實體現金流量法和股權現金流量法--假設沒有建設期,經營期不發生投資。 |
||
方法 |
現金流量及折現率 |
凈現值 |
實體現金流量 |
①以企業實體為背景,確定項目對企業實體現金流量的影響。 營業現金流量三種計算方法。 ②以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作為折現率。 |
凈現值=實體流量現值-全部原始投資 |
股權現金流量 |
①以股東為背景,確定項目對股東現金流量的影響。 股權流量=實體流量-稅后利息 ②以股權資本成本為折現率。 |
凈現值=股權流量現值-(全部原始投資-債權人投資) |
【例】某公司的資本結構為負債60%,所有者權益為40%;負債的稅后成本為5%, 所有者權益的成本為20%,其加權平均成本為:
加權平均成本=5%×60%+20%×40%=11%
該公司正在考慮一個投資項目,該項目需要投資100萬元,預計每年產生稅后(息前) 現金流量11萬元,,其風險與公司現有資產的平均風險相同。該項目可以不斷地持續下去,即可以得到一個永續年金。 公司計劃籌集60萬元的債務資本,稅后的利息率仍為5%,企業為此每年流出現金3萬元;籌集40萬元的權益資本, 要求的報酬率仍為20%。
(1)實體現金流量法
凈現值=11/11%-100=0
(2)股權現金流量法
實體流量=11-3=8
凈現值=8/20%-40=0
【總結】
(1)兩種方法計算的凈現值沒有實質區別。
(2)折現率應當反映現金流量的風險。股權現金流量的風險比實體現金流量大,它包含了公司的財務風險。實體現金流量不包含財務風險,比股東的現金流量風險小。
(3)增加債務不一定會降低加權平均成本。如果市場是完善的,增加債務比重并不會降低加權平均成本。即使市場不夠完善,增加債務比重導致的加權平均成本降低,也會大部分被股權成本增加所抵消。
(4)實體現金流量法比股權現金流量法簡潔。因為股東要求的報酬率不但受經營風險的影響,而且受財務杠桿的影響,估計起來十分困難。
使用企業當前資本成本作為項目的資本成本,應具備的兩個條件: |
(1)等風險假設:項目的風險與企業當前的平均風險相同; (2)資本結構不變假設:企業繼續采用相同的資本結構為新項目籌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