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分為:現金流量理論、價值評估理論、投資組合理論和資本結構理論。
現金流量理論 |
現金流量包括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和現金凈流量。 【注意】:財務學意義上的現金流量與會計學現金流量表的現金流量不盡等同,主要有:(1)在計量口徑方面,會計學現金流量包含現金等價物,而財務學現金流量則不應含有現金等價物;(2)在計量對象方面,會計學現金流量是就企業整體進行計量,而財務學現金流量不僅就企業整體進行計量,還就證券投資、項目投資等分別進行計量,為企業價值評估、證券價值評估和項目投資評價提供依據;(3)在計量分類方面,會計學現金流量分別營業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進行計量,而財務學現金流量的計量分類,對證券投資則分別計量其現金流入、現金流出和現金凈流量,對項目投資則分別計量其初始現金流量、營業現金流量和終結現金流量。 |
價值評估理論 |
價值評估理論是關于內在價值、凈增加值和價值評估模型的理論,是財務管理的一個核心理論。其中內在價值、凈增價值是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折現估計值,而非精確值。 按照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金融資產投資風險分為兩類:一種是可以通過分散投資來化解的可分散風險(非系統風險),另一種是不可以通過分散投資化解的不可分散風險(系統風險)。在有效市場中,可分散風險得不到市場的補償,只有不可分散風險能夠得到補償。個別證券的不可分散風險可以用β系數來計量, β系數是該證券與市場組合回報率的敏感程度計量。市場組合是指包含市場上全部證券的投資組合。 |
投資組合理論 |
投資組合是指投資于若干種證券構成組合投資,其收益等于這些證券的加權平均收益,但其風險并不等于這些證券的加權平均風險。投資組合能降低非系統性風險。 |
資本結構理論 |
資本結構是指公司各種長期資本的構成及比例關系。公司的長期資本包括永久的權益資本和長期的債務資本,權益資本和長期債務資本組合,形成資本結構。 |
更多重要知識點:2015注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核心考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