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第二編成本計算的最后一章了,今天開始學習《作業成本計算》,如果認真學習下來,這章真的沒有多少東西,比較簡單,重要的是理清思路,能在更多程度上應付客觀題目,比起前面學習的什么什么期權價值評估、企業價值評估之類的東西,這章真的是小兒科了,所以,堅持下去吧,go~
二、開始學習
先給自己足夠的信心,然后就正式開始學習,簡單的章節分數是比較容易拿到的,所以要認真對待,如果題目出來分數要毫不猶豫的拿到哦。
1、預習
也不用多認真的預習,可以先瀏覽一下本章的一些重要內容,如果有中級職稱基礎的童鞋們都更好辦啦,直接聽課也是可以的。陳老師的思維導圖哦,繼續幫咱們來學習吧!看看,真的沒有多少東西。
2、聽課+總結
如果基礎好的童鞋也建議來聽課,幫你來記憶很多客觀題零碎的知識點,還有作業成本計算的思路,當然課程的課時也不是很多,利用一個晚上或一個早上完全可以搞定的啦!下來我們一起來回顧重點內容吧、
【重點1】先了解傳統成本的缺點,如何引起作業成本的,從固定成本向產品分攤和制造費用產量基礎分配兩個方面來分析。作業成本的原理:資源-作業-產品。
【重點2】作業成本的核心概念:作業成本法的核心概念是作業和成本動因,其中由若干個相互關聯的具體作業組成的作業集合,被稱為“作業中心”,另外要了解成本動因的分類。
【重點3】作業成本的主要特點:傳統成本計算方法下,間接成本的分配路徑是資源-部門-產品,作業成本法下間接成本的分配路徑是資源-作業-產品。
【重點4】作業成本動因的分類主要有三類:
(1)業務動因,業務動因通常以執行的次數作為作業動因,并假定執行每次作業的成本相等。特點是精確度最差,但其執行成本最低。
(2)持續動因,持續動因是指執行一項作業所需的時間標準。特點是精確度和成本居中。
(3)強度動因,是指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將作業執行中實際耗用的全部資源單獨歸集,并將該項歸集的作業成本直接計入某一特定的產品,一般用于某一特殊訂單或某種新產品試制等,精確度最高,但是執行的成本最昂貴。
【重點5】作業成本的計算方法,這是這章唯一的計算,也是考試中可能會涉及的主觀題,所以下功夫去理解一下,傳統成本下怎么計算,作業成本下怎么計算,講義中的例題弄懂完全可以了,要注意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的不同。
【重點6】作業成本的優點和局限性是要注意考核客觀題哦,優點當然就是比較準確,可以控制成本,缺點就是費用比較高,不利于管理等等,這些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一下。
3、做題訓練
內容比較少,總結完后做題目訓練一下,尤其是涉及文字的題目,多練幾次就可以記住的。
又學完一部分內容了,第一遍的學習接近尾聲了,堅持一下吧,管理會計的內容是真的不難,后面的章節,我們一起來拿下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