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綜合階段和專業階段有何區別,相信不少注會綜合考生都有這樣的疑問。注會綜合階段考試沒有指定教輔,考試大綱又說的如此模糊,網絡上綜合階段備考經驗談及的有如此的少,才使得不少注會考生對綜合階段很是陌生。
作為注會考試的最后一步,明白注會綜合階段考試的特點及區別是非常的重要的,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看:
一、官方指定教材的有無
注會綜合階段考試,官方是沒有新出指定教輔教材的,所以說,每一年的考點很難把握,只能通過歷年真題“體驗”一下,而且還不一定準。
二、備考周期長短不一樣
如果是以1年為周期算的話,注會專業階段考試有約10個月的備考時間,而注會綜合階段只有8個月的備考時間,綜合階段比專業階段少了足足2個月的時間,考的還是六科的內容。
三、考試題型不同
注會專業階段考試有客觀題和主觀題兩大考察形式,但是綜合階段只有主觀題這一種。綜合階段考試上午下午各一道案例形式的主觀題,每篇題干一般都在5000字上下,閱讀較為困難。
這類題目在篇幅上要早下手,如何在做題過程中準確的理解和分析案例信息,關鍵詞和關鍵句的定位,段落大意的歸納總結能力都要經過訓練,讓備考更加充分。
四、考察內容與側重不同
注會專業階段注重的是具體知識的深度掌握,考察目的性強,目標明確。專業階段的重點知識在于要求考生按照能力等級3的要求備考,即熟悉、掌握;在綜合階段的重點知識中,注重的是知識的融會貫通,通過知識模塊,從點到面的方式,從單科的跨章到三科的跨科,從其原理和內涵去理解和熟練運用知識分析案例。
注會綜合階段考試考察的是專業六科的內容,是各個科目涉及融合的產物,所以在綜合備考過程中需要全面學習備考,不能有所偏科。不僅如此注會綜合階段考試是根據每年最新考試大綱命題出卷,知識覆蓋面廣,綜合能力、靈活運用能力和實時信息考察力強。這就需要注會專業階段對具體科目細節知識的深度掌握。在歷年注會真題中,這些知識點已經反復出現,頻繁考察。針對這些成熟的知識點,以后的趨勢會越來傾向于靈活,生搬硬套的背書形式是不能通過考試的,當然針對未考察的知識點也會根據出題經驗的增加,漸漸登上歷史舞臺。
五、知識回顧不同
許多考生在學習注會綜合課程的時候都是先聽專業階段的課程,主要是出于喚醒沉睡的記憶。但是,這對于注會綜合階段備考的考生來說,一方面浪費時間的,另一方面也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正確的方法應該是:首先,應該先把考綱涉及的內容畫出來,逐章瀏覽;然后,針對重難點章節已經遺忘的內容通過專業階段的課程彌補上,這樣就可以達到綜合考試的目的,真正喚醒記憶。
六、學習備考方法不同
注會專業階段課程的學習方法與綜合階段的學習方法有所不同。
注會專業階段六科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審計注重具體知識的分析,考察的試分析與邏輯思維,而如會計,財管,稅法針對具體知識的計算,當然只是相對的看。
這些與綜合階段考察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除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外的五門課程。會計傾向于原理的描述(重原理而輕計算)、審計傾向于風險識別和實質性程序的運用(重在審計實務)、稅法傾向于稅收政策的了解及使用(重在常規稅務處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傾向于模型的運用和企業內控、風險識別(重在企業的戰略管理)、財務成本管理傾向于分析和決策,以及各種籌融資等優缺點的描述,計算題目多以英語形式考察(文理兼備,英漢同在),經濟法傾向于公司法、證券法的大量記憶和分析的內容(理解、記憶是王道)。在開始注會綜合學習前就要了解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