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會考試已經結束,每個人的角度不同,對注會考試的看法也不相同,北京注協培訓網審計主講老師-王霞老師認為,考生對考試評價褒貶不一的差別在于考生是成就感型的還是成就型的,我們來看一下如何區分“你是追求成就感型還是成就型的注會考生呢?”
王霞老師:
2020年注會考試結束不久,已經看到各大機構、平臺的“回頭看”性的文章、直播鋪天蓋地地飛來,與之相應的,自然是2021年考試招生的廣告宣傳……不由得再次感嘆,這是一個多么積極、甚至著急的時代,“不輸在起跑線上”式的主張,絕不只是針對孩子們,同樣裹挾著這些像小學生一般的大人。不是嗎?有沒有發現這樣的考生越來越多:他們一味追逐著貌似更“早”的起始點,相互攀比著教材刷了多少遍,打卡任務有沒有更早完成,做過的習題能不能堆積得更高……?他們真的很忙,很努力,可……總覺得缺點什么……
成就感≠成就
別誤會,我絕不是說,刷教材、打卡、做習題這些沒有意義,相反地,這些無疑是建成一座座大廈的一磚一瓦,脫離這些基礎的、日復一日的準備,所有的夢想都只能是空中樓閣。只是,我真不贊同那種盲目的、隨時追求“可觀測”學習成果(即“成就感”)的學習。越長大,越深刻地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成就感≠成就。成就感基本與上述可量化的指標相關,如,教材上劃上了幾種顏色的熒光筆記號,checklist上打卡時畫了多少個對勾,習題做了幾道等等;而后者,不一定能被我們及時、準確地感知到,反而可能與成就感負相關,有時取得的學習成就越大,越覺得自己未知的部分更多,越容易缺乏成就感。
真正的學習和領悟,除了需要零星的知識點累積,還需要深入的思考,以建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和知識體系,而后者,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多不可觀測的努力。
每次考完試,考生對當年審計考題難度的評價褒貶不一,深入分析原因,我發現差別就在于他是追求“成就感”型的,還是“成就”型的。
我在培訓課程中多次講到,審計這個科目之所以被認為很難,一方面源自于考題的高度實務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源于其拼圖一般的知識體系,因而真正高效的學習過程應當分為兩步:第一步是收集拼圖中的所有碎片,絕不能遺失(全面學習教材);第二步是拼的過程,即結合要解決的實務問題,對所有知識點碎片進行問題導向的整理。就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一套片數完整、散亂擺放的拼圖碎片,和一個已經拼好的成型拼圖作品,哪個價值更大?
所以,你是追求成就感型還是成就型的注會考生呢?
掃碼添加小北老師,了解更多CPA課程。
注冊會計師輔導課程
北京注協培訓網專注注冊會計師考試10年,專業成就匠心課程,2021年,與你一同奮戰!2021注冊會計師網絡課 ▎直播課,注會分階課程體系,各種基礎需求全覆蓋。9重習題保障(專項練習、延展練習、應試模擬、歷真題索引、知識點地圖、考前十頁紙、奪分100題、機考訓練營、經典30題),8重服務加碼,全程陪伴式教學,讓你放心購課,安心學習, 北京注協培訓網2021年注冊會計師輔導方案即將上線,現在報課享受低價,老會員享受“給力折上折”,敬請期待。
公益助學-CPA小易帶學
“小易帶學”是由有10年注會教研經驗的專業團隊 ,耗時2400小時,翻閱594.8萬字資料,跟蹤10萬考生,研究了5年1145道真題,推出的打卡帶學學習內容,考點、重點、難點、增點、變點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