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照威脅的來源分類 |
①自然災害威脅 |
②意外人為威脅:主要由系統內部人員(設計人員、操作人員、管理人員等)的操作不當或失誤引起。 |
|
③有意人為威脅:主要來自兩種情況:一是好奇心人為威脅,一是敵意性人為威脅。前者一般由一些好奇心強者實施;后者往往是由競爭對手、泄憤者、間諜等實施。 |
|
(二)按照作用對象分類 |
第一種,針對信息的威脅。針對信息(資源)的威脅又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類: |
第二種,針對系統的威脅。 |
|
(三)按照威脅的手段 |
1.信息泄露 ①在傳輸中利用電磁輻射或搭接線路的方式竊取。 2.掃描 指利用特定的軟件工具向目標發送特別的數據包,對響應進行分析,以了解目標網絡或主機的特征。 3.入侵 4.拒絕服務 指系統可用性因服務中斷而遭到破壞。拒絕服務攻擊常常通過用戶進程消耗過多的系統資源造成系統阻塞或癱瘓。 5.抵賴 ①發方事后否認自己曾經發送過某些消息; 6.濫用 ①傳播惡意代碼。 |
編輯推薦:2015年注冊會計師備考“每日一練”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