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備考注冊會計師過程中,考生們常會陷入以下兩種誤區:
一是撇開教材直接看老師的講義和做題
一是許多人快考試時書甚至沒有看完一遍。
其實注冊會計師教材才是一切的根本。注會講義也好,注會課件也好,包括做題,都是為教材服務的,都是讓你更深刻地理解教材。至于注冊會計師考試中的題目也只是中注協對你理解教材知識的一種檢驗。如果沒有老師的講義和課件,由于自身能力經驗所限,大家可能在看書時存在一些障礙,課件和講義的目的就是為了幫你掃除這些障礙。至于做題,那是為了將你所學的東西固化,讓你更深入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并且在做題的過程中找出知識結構上的漏洞。
理解了這點,那我們正常人(對于一些特別聰明的人另有方法)的學習路徑是這樣的:看一節書,找出難以理解的問題,然后聽一遍課件,解決難點,印證一下自已的理解,然后做題,鞏固一下所學知識。以次類推,這樣學完一遍,書你基本能看明白了,但是只是一種膚淺的理解。估計書一合,你頭服一片空白。這時你得從第一章開始,先看書,再做題。注意為了解決你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的問題,必須加快速度。有了第一次的基礎,你第二次就快多了,第一遍你如果用兩個月時間,這時估計1個月就完成了。這樣你會發現,當你看第三遍書的時候會順暢多了,就像看小說一樣,看得過程中你也許會注意書本文字修辭的優美。注會教材表述其實很有邏輯性,語法語句也很規范,對于提升我們的表達溝通能力很有幫助。
第二是改變心態的問題。考試不是對你的一種折磨,而是給你一次提升自已的機會。人都是有上進心的,都想提高自已價值,假設如果沒有注會考試,你就不會有強大的動力去沖擊目標,注會考試其實就是給你提供一次提升自我價值的平臺。有了一個清晰的目標,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去努力。用感激的心態去看待考試,你會覺得注會考試是朋友而不是敵人,它不再那么面目猙獰,甚至有些含情默默、溫柔可愛。
第三是解決課件依賴性問題。要明白一個道理,老師講課只是給你提供一種學習的方法,并且幫你解決一些不易理解的難點,最終學習和總結還要靠你自已,經過你自已的思考總結出的東西才是你自已的東西,才記得最牢,不容易遺忘。大家都有這樣一種體會,老師在上面講,你什么明懂,電腦一關,腦子里又是一團漿糊。這說明什么,說明你還不會直立行走,只有讓人扶著你,你才能顫顫巍巍走路。所以必須學會思考,學會總結,學會自已去消化知識。